<tbody id="b34wr"><pre id="b34wr"></pre></tbody>

      新航工匠——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王红杰
      添加时间:2017-10-16 00:00

       翻开王红杰的履历,一系列的荣誉让人应接不暇,航空工业“航空特技技能专家”、国防科工委“技术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技术标兵”、“511科技人才“工程、新乡市“十大能工”……荣誉的背后,是航空报国的情怀,是默默付出的积淀。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1994年,19岁的王红杰进入新航集团134厂,成为一名普通的铣削工人。“铣工的工作就是根据设计零件图纸用铣床进行零件加工,看似简单的操作,需要有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保证零件的精准度,保证产品的合格率。”王红杰平静地说。诸多荣誉的加身,并没有改变他的心态。云淡风轻,架轻就熟地忙活着手里的零件加工。平静的外表下,是他一腔航空报国的梦想。从刚进厂时的青涩,技术生疏,到如今的炉火纯青,他用了22年。22年里,他刻苦钻研技术,探索新方式,查找瓶颈,不断地尝试和挑战。“玉不琢,不成器。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从没有想过放弃”。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推进和应用,零件加工结构复杂,精准度要求误差在0.05mm之间,一件小巧复杂的零件可能要经过几遍甚至十几遍的反复操作。凭着一股韧劲,怀揣着梦想,每一次地思考,每一次地摸索,他由一名学徒成长为真正的航空人。

        满怀使命,精益求精。

        22年来,他先后承担了十多种重点机种、型号的零件加工任务。特别是配套的产品座舱压力调节器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精度高,零件复杂,共有227个典型零件组成,该产品属于许可证引进产品,无现成工装,王红杰自行研制生产全套铣削工装,为现在的产品批产提供了技术生产保证。某飞机配套大通道薄壁壳体,因壁薄、零件直径较大,尺寸、形位公差要求精度高,加工时存在易变形,零件形状复杂,王红杰自行研制工装夹具、自制刀具,圆满的完成了零件加工任务,有效支持了科研进度。王红杰加工零件上千种,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积极进行工艺改进创新百十余项,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突出贡献,体现了一名技能骨干航空报国的情怀。

        新航承担着光荣的“神舟”系列飞船的环境控制系统重要附件的加工任务。王红杰在该系列产品零件加工过程中首先有一种历史使命感,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度的认真来看待这一工作。特别是新航承担着重要防护安全系统部件的生产任务,应该说太空行走实验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王红杰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精湛的技术来进行产品技术攻关,在零件的加工中总是耐心对刀,精密测量,将产品零件精益求精,努力做到最好。最为突出的是某产品在研制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为查找问题原因,必须将产品整体剖开,同时还必须保证产品不变形,否则产品的问题原因很可能无法查明。在关键时刻,王红杰出手不凡,用自创的加工办法反复试验,最终一次性成功剖开收集器,整个过程进行到深夜零点,为分析问题原因,保证产品的研制任务顺利完成做出贡献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载人航天的顺利进行,其经济效益无法估量。

        2013年,某型产品的返修工作是新航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王红杰凭借高超的技术和敬业的态度,在该产品的返修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产品是圆柱型焊接件,体积大且极不规则,因为漏油从总装厂返工。设计更改后决定把出油口倒角从60改为120,但谁来加工却成了难题,为了保证密封性不能把局部拆分,一旦拆分就是宣布该产品彻底报废,整个加工又没有定位面,仅有的四个加强筋可以定位却又承受不住产品整体的重量。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王红杰毫不犹豫的接下任务。在开始的一个星期中,他用了不下十种定位加工方法尝试才最终取得成功。找到方法后,困难仍没有减少。因为工步复杂,一天只能加工一件零件,加工中要一直集中精神才能不出错,出错就意味着一架飞机不能使用。这对意志的消耗是巨大的,持之以恒才是返修工作最大的困难。但就是这样,王红杰一年累计完成该产品100余套,保证了总装的顺利进行和全厂任务的按时交付,为飞机安全升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潜心创造,润物无声。

        每天,工作场地是固定的,铣工工位也一成不变,但是每天却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随着新品科研的研制交付,瓶颈问题时不时会摆在面前。面对困难,他潜心研究、勇挑重担。某飞机的配套产品的研制加工问题上,王红杰也展现了自己高超的技术革新能力和工艺优化能力。该项目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式压力调节产品,壳体直径在300毫米以内上。壁厚仅有0.5毫米。薄壁零件加工易变性是长期困扰我们生产的重大课题。原有的加工方法是分层铣削法和灌尿素加工法,但缺点为:分层法,刀具磨损快,尺寸不稳定,零件易变性超差;灌尿素法,由于铣削热的影响,在加工时会有气味和粉尘产生,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粉尘覆盖在零件表面上,操作者往往看不见加工面,易造成过切现象,使零件报废。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军品的生产进度和外场的产品质量。关键时刻王红杰勇挑重担,潜心攻关。经过长时间的攒磨,研究和试验。最后他设计了一个工装,将零件套在一个薄壁环上,利用刀具柄部和工装上的圆槽相配合的靠模法加工该零件,大大提高了薄壁环在铣削受力时的稳定。并且将薄壁的大部分加工工艺进行合并,大大地缩短了加工时间。成功的解决了此项加工难题。

        传帮授业,毫无保留。

        工作中他不断积累个人能量,锤炼技能,多次代表新航参加全国及省市举办的技能大赛。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他个人不懈努力,勇攀高峰的肯定,也为新航的技术提升赢得了褒赞。

        

       

        2014年,王红杰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这将成为他攻坚克难、培养梯队的重要平台,这也是他发挥劳模精神、创造非凡业绩的新的起点。他用“星探”的视角在班组中挑选铣工的可塑“苗子”,并手把手的传授毫无保留。他靠实力、靠品格成为班组的榜样,他也把传、帮、带看成是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好钢要在炉火中锻打,经验须在工作中积累。”他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加工经验和工作技能与大家进行分享,使大家共同进步。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勇于担当、他的无私奉献,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目前经他培养的九名徒弟,技师有三名,高级工达五名,现均已成为车间铣工中的中流砥柱。徒弟郭新洋、冯晓更是在新乡市第五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上铣工组比赛中分别获得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被评为新乡市技术能手。

        王红杰,一个普普通通的航空人,同时又是屡获殊荣的技术能手。一枚保障集团生产任务的螺钉,同时又是新航集团技术循环的心脏。他将继续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核心价值观,为中国航空事业在世界舞台实现遥遥领先的“航空梦”做出新的成就。近日,第十四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评选表彰结果揭晓,新航军品134厂21车间铣工王红杰荣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全国仅有20人获此殊荣。


      下一篇: 没有了
      A级黄色视频观看

      <tbody id="b34wr"><pre id="b34wr"></pre></tbody>